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

和蟲鼠的勾心鬥角:新富市場

現在想到傳統市場大家會想到什麼呢五顏六色的攤位攤販的喧喊聲略帶濕氣的空氣...

其實這樣的市場在台灣已經是行之有年早在清朝和日治時期就已經存在想當然這樣的情景自然讓日治時期的日本人很不能接受再加上衛生環境等考量日本人便嘗試在幾個地方設立新型的示範市場」,希望能逐漸改善這些傳統市場的樣貌新富市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示範市場~
1935.06.28新富町文化市場落成典禮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資料來源新富市場網站 http://umkt.jutfoundation.org.tw/about/history

新型的示範市場

新富市場作為新型的示範市場可以說是承載了當時日本人對於市場最前衛的想像許多觀念即使到現在依然會讓我們覺得非常新穎即使和現代的超市比起來也可以說毫不遜色呢~就讓我們看看他有哪些特色吧~
這邊要特別說明一下下面的內容是根據新富市場提供文獻資料和筆者個人的推測所構成的所以如果後續有任何新發現的歷史資料還請各位不吝賜教

U字型的平面

從下方的照片我們可以看的出來新富市場整個建築看起來就像一個 U 字形這在建築仍以方形為主的當代依然非常特別透過這樣的方式強列暗示了建築的正面和主要入口所在也明顯的界定了建築物的正面與背面正面作為消費人潮的主要出入口背面則做為市場攤販卸貨送貨的空間...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製冰室會在現在的位置吧

新富市場建築本體與外部市集相對關係圖
資料來源富市場網站 http://umkt.jutfoundation.org.tw/about/history

新富市場原本的空間規劃圖

通風和衛生的設計

看到這張市場內部的還原圖會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排非常高的開窗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把窗戶開在那麼高的位置呢
在那沒有空調的年代只能透過設立窗戶來通風可是窗戶除了有通風的效果外往往也容易變成小動物或昆蟲進入市場的通道所以新富市場除了三個出入口外其他的窗戶都採用了高窗的形式讓小動物比較不容易進入而為了讓通風效果更好便另外在頂加設了通風口也在建築內部設置了中庭的空間這或許也說明了新富市場沒有採用類似傳統市場的開放空間」,而是用厚重的磚牆將建築物包覆起來並且在外牆表面設置了許多水平飾帶除了美觀之外可能就為了讓小動物不容易進入好保護存放在市場內的蔬果或穀物等商品吧~
另外新富市場也特地在室內地板留設排水道除了可以讓室內地板保持乾燥之外也有著明確界定攤販擺放位置的功能



新富市場復原模型

新富市場復原模型

新富市場外牆現況

新富市場中庭外牆現況

修復之後的新舊對話

在新富市場的後方原本就是廁所的空間有趣的是這次在修復時也將廁所和機房設備等空間簡稱服務空間重新放置在這個位置當然為了要配合現代的需求大概已經不會是原本的樣貌了
而建築師為了便於大家區分哪邊是新的建築哪邊是古蹟本體特意用了清水混凝土做為新的服務空間的外觀也透過相同色調避免了新舊建築之間的不協調另外在新舊建築之間的通道則採用了透光的壓克力板作為屋頂輕巧的飄在兩座建築物之間是筆者滿欣賞的手法

富市場原本的空間規劃圖

服務空間和古蹟本體之間

再利用規劃與原本空間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新富市場的內部空間吧~這也是筆者相信在當時有最多討論的地方~別誤會筆者個人非常喜歡新富市場目前營造出來的空間感非常簡單的原木色和白色調空間空間成了完美背景真的超級適合各種的展演活動只是筆者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後來的參觀者如果沒有仔細去去看一旁的說明版透過上面的照片去想像大概會比較難想像這市場原本的樣貌吧

2013年台北市市場處修復後室內狀況
資料來源富市場網站 http://umkt.jutfoundation.org.tw/about/history


新富市場內部現況


以上個人學習心得筆記圖片皆為網路資源或個人拍攝若有侵犯著作權或冒犯之處煩請來信告知會立刻刪除感謝指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