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

平田晃久建築展:纏繞

最近若有通過台北市的中山區中山北路的朋友們應該都有注意到一棟非常特別的建築吧?它有著許多寬敞的陽台,陽台上還有眾多植栽,彷彿可以在上面享受一整個下午...這麼特別的建築,正是由日本知名建築師「平田晃久」所設計的,這位建築師究竟是有甚麼樣的奇思妙想,才會設計出這樣的建築呢?
或許,我們可以透過他在忠泰美術館的個展,略窺一二吧?

富富話合

建築的莫比烏斯環

進入博物館,可以看的一個非常奇特的模型,一個上面佈滿了建築元素的「莫比烏斯環」。
這樣的模型有甚麼意義呢?原來,平田晃久建築師認為,現代的人與自然其實就是「纏繞」的關係。跟過去大家常聽到二元對立或是衝突不同,他認為兩者是相互依存、需要,甚至有點曖昧不明的關係。這樣的主張,也在他的許多作品裡,我們都可以看到他這種精神的展現。

莫比烏斯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由 David Benbennick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0359


建築的墨比烏斯環:沒有所謂的正面或背面,任何空間元素都有無限的可能

 設計的概念

從諸多的模型中,建築師都試圖在尋找建築的新的可能性。過去建築受到現代主義影響,常常建築物的外型都是配合內部的「機能空間」在調整的,平田晃久建築師則針對這點提出質疑,是否建築就只有這樣呢?
比如他試圖用一個類似海藻的概念來設計建築的外殼,他嘗試在這些皺褶而產生的平台上,尋找新的可能性呢;又比如,當他遇到一個「老屋增建」的設計案時,他採用了「分解」來作為新舊建築物之間的關係,嘗試做出一種新的可能性。

建築外殼上的平台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

虛實交錯的空間

新舊關係的一種新的可能性:碎片化

自然與建築的交錯

建築師的作品展覽區

建築師作品展區,配合建築師的一個想法設計而成。平田晃久建築師認為:建築就好像一個個在人類世界中漂泊的種子,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可能性,為此,整個展場也刻意設計成類似海島的模樣,連許多播放說明影片的螢幕都刻意不尋常的穿插在會場中。

如海島的展場

纏繞的建築與自然

通過廊道串連山與海

建築縫隙之間的空間,是否也有其他的可能性?

 把圖書館、美術館、社區空間打碎的案子,讓居民每個人都可以進來使用這個空間,並且可以在這個空間內找到自己的位置


 原本的房子,非常的方硬、呆板,要怎麼改變它的表情?建築師嘗試加入了曲型的屋頂,除了試圖透過曲線增強動線的引導效果外,也透過增加了一個戶外走廊的方式,讓空間更加多元。

大屋頂下的許多小住宅,是否會讓社區更加活絡?

當自然與建築纏繞共生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競圖案

台南美術館的競圖案:一座小山裡躲著一些建築

小結

平田晃久建築師的理念,就是希望增加兩個元素之間的對話,比如當我們身居一個「現代的房間」通常我們只能透過「視覺」欣賞窗外的綠景,而如果我們身處古代,打開拉門就有一個自然的庭園,除了能欣賞自然的景致,自然的風、泥土的氣味...等,那視覺、聽覺、觸覺的全面體驗,使得兩者有著完全不同的體驗。平田晃久建築師,或許就是希望能透過「纏繞」的建築,增加人與自然的接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