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臺大醫院 01:為何醫院和博物館會在總督府旁?

對於台北已經熟悉的我們,即使現在想到要去醫院就診時,應該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臺大醫院」吧?
      這座坐落在總統府附近的醫院,不僅是台灣最高學府所屬的醫院,更是台灣老字號的醫院,從日治時期就創立到現今,現在的西址大樓便是從日治時期便就沿用至今的建築之一,依然不負使命的站在救濟生命的第一戰線上~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奇怪,這麼好的一座醫院,為什麼他當時會興建在這麼靠近總統府,也就是當時的日本總督府的位置上呢?而且旁邊還有台灣博物館?這兩個建築為何當時會一起被放在總督府旁邊呢?筆者在這邊透過整理了一些老地圖資料,有一些推測,大家不妨一起來聽聽看吧~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把時空背景轉回到1895年,也就是日治初期,日本人剛接收台灣那會,來看看,當時日本人是怎麼想的~
臺大醫院西址
筆者拍攝
      說到1895年,我們都知道那場著名的「甲午戰爭」,台灣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因馬關條約被割讓給了日本。
      在過去,我們常常是以當時清政府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總覺得非常的丟臉,千年的東亞霸主居然敗給了日本這麼個小國家,而且還要割地賠款;其實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的意義也是非常重大,首先,日本透過這場戰爭,取代了中國,成為了當時東亞的強國,逐漸朝著他們期望的「脫亞入歐」的方向邁進,再者,這也是日本在近代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海外領地」,未來日本就可以跟西方列強一樣,透過這些海外領地來保障自己的貿易航線並且增加各種原料物資的來源。當時歐洲列強也是在外頭看著,一方面是想看日本近年來近代化的成果,一方面也是多少抱著看好戲的心態,因為在當時,還沒有哪個亞洲國家有經營過殖民地成功經驗的。那日本在台灣的殖民成果到底怎樣呢?成不成功呢?
甲午戰爭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由 Toshikata Mizuno - http://ocw.nur.ac.rw/OCWExternal/Akamai/21f/21f.027j/throwing_off_asia_01/res_23_344_l.html,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71972
      可以說,日本在接收台灣的過程是非常吃力的,在台灣各地遭遇了非常激烈的抵抗,當地居民利用地形的優勢跟日軍打起了游擊,給日軍造成了大量的死傷,而且當時台灣的衛生環境也並非今天的樣貌,還是一片有許多未開發區域的蠻荒之地,到處都是茂密的叢林和蚊蟲,當時甚至有不少日本軍官就是因為台灣惡劣的環境而病死的,最著名的就是當時負責領軍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了,連領軍的將領都在台灣病死,就可以想見當時的環境狀況了。
      所以日本人在台北站穩之後,幾乎是第一時間,就開始籌辦醫院,包括赤十字醫院,還有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臺大醫院。當然,在那時,台大醫院是作為陸軍的軍醫院,後來又經過多次的管轄權的轉變,最後才交由當時的台北帝國大學管轄,也就是今天台大的前身;下面我們為了講述的方便,就統一稱呼為臺大醫院。
Migita Toshihide - The Imperial Guard Defeats the Enemy in Hard Fighting at Jilong on the Island of Taiwan - Google Art Project.jpg
被日本稱為「乙末戰爭」的台灣接收行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由 Migita Toshihide (1863 - 1925) (Japanese)Dead in Japan.Details of artist on Google Art Project - LwEVfYLotvXW3w at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maximum zoom level,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3605771
      那為什麼當時日本人會選擇在總督府附近興建臺大醫院呢?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這邊我們就要從台北的情況來說了,這邊有一張日治初期的台北地圖,是日本人在1897年繪製的,可以看到,當時因為內河運的貿易還很發達,人們主要居住在艋舺、大稻埕(今萬華北側和大同區)這些靠近淡水河的地區,那在這兩個主要生活圈的中間,清政府興建了一座「台北城」,除了有防守功能外,主要是作為政府辦公用地,所以日本人在接管台北之後,自然也就將這做為他們主要的行政辦公區域了,一面既可以避免與民爭地造成的摩擦,一面也非常靠近居民的主要生活區便於管理。
1897年時的台北地圖
資料來源: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資料庫
1924年時的台北地圖
資料來源: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資料庫
      說到這裡,我們今天的重點就來了,沒錯,在當時的日本人看起來,博物館和醫院就跟軍司令部一樣重要,除了考量到台灣的惡劣的環境極需有醫療設備外,更因為這是最能代表日本先進文化的象徵,正所謂軟硬兼施,軍司令部就是硬實力的象徵,而醫院和博物館就是軟實力的象徵。
      試想一下,當時的台灣人還沒有非常普及的醫療,生了病往往都只能靠些江湖郎中,不時還要去廟裡求佛拜神的,一般小病小痛靠著自身免疫系統多少都還能恢復,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就真的只是乞求老天保佑了。結果,今天突然來了一個醫師,奇蹟似的把這病就給治好了,大家會怎麼看待這位醫師?還不把他當作神仙一樣敬拜?心中也不由得會升起一種敬畏之心,而這種敬畏,就會讓日本人的統治變得更加的容易,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日本人要砸大錢,把臺大醫院修建成如此華麗的建築,因為這不單純是一棟實用的醫療醫院建築,他還有做為日本帝國進步的象徵的政治考量!
      那,面對如此重要的建築,日本人又花了多少心力在這棟重要的建築上呢?這是我們下一次要介紹的內容~
日治時期的臺大醫院
資料來源:台灣舊照片資料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