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和風建築:在西洋與傳統間的中庸02

1853年,美國軍艦駛入日本,迫使日本打國國門,這史稱「黑船事件」的發生,促使了日本開始邁向近代化。與東方各國一樣,日本上上下下都面臨了在西化與傳統之間的如何抉擇的問題,建築,這個最能象徵一個文明與文化的產業自然也不能倖免。

那為什麼,在這樣的全盤西化的情況下,還是產生出了一種看起來很傳統,其實已經是新工法、新材料,甚至是新風格的「和風」的建築樣式呢?其類型大概有四個,分別為:

1. 新「傳統」建築風格樣式的產生
2. 試圖以原有工法模仿西洋的建築
3. 設立於必須維持原有風貌地區的新建築
4. 洋式建築的和風外衣

1. 新「傳統」建築風格樣式的產生

起初,日本多數人對於西化的態度是「全盤西化」,希望自己能儘快的「脫亞入歐」,所以非常認真的學習、模仿西方的種種一切,直到1869年,政府宣布將原本已經逐漸混和的日本傳統「神道教」與「佛教」分離,原本是希望能保護天皇所信仰的「神道教」的純粹性,沒想到卻引發了一系列的民間「反佛」反應,導致大量的佛教建築與文物被破壞,而這樣的舉動,也促使原本混和的神佛寺院需要重新規劃設計,讓一些人開始思考「何謂日本的傳統建築?」也因此,其中許多知名的案例大多都在佛寺最多的:奈良。

奈良國立博物館-佛教美術資料中心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 試圖以原有工法模仿西洋的建築

正如上次所提到的,來自西方的非建築專業者與其學徒們(如來自西方的土木工程師)作品,以及嘗試模仿西洋建築的日本傳統工匠的創作,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非常特別的建築風格因此產生了,那就是「擬洋風建築」,可以說,這是「和風建築」的一種樣式。

舊開智學校,長野縣松本市
資料來源:日本旅遊攻略 – Japan Hoppers

3. 設立於必須維持原有風貌地區的新建築

這類型的新建築因為坐落在傳統的區域內,所以即使是新的建築(比如車站)。還是得要努力維持原本的樣貌,最為知名的案例,就是鄰近出雲大社的「舊大社車站」了。
因為出雲大社的關係,當時設計車站的建築師便以「這座車站將會是成為出雲大社的表玄關」為設計概念來設計這座車站,即使車站這樣的建築是之前日本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建築師透過從寺院、傳統家屋等形式中找到元素並重新組合,產生出了這非常「和風」的建築,相較於同樣作為車站,而全部採用西洋元素的「新橋車站」就可以明顯感覺到差異。

出雲大社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由 Miya.m - Miya.m's photo,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92474




島根縣JR舊大社車站
資料來源:〈島根縣-鮮為人知的日本〉網站
https://www.kankou-shimane.com/zh-tw/destinations/201


新橋車站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由 未知 - old postcardhttp://www.kinouya.com,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988497

4. 洋式建築的和風外衣

一般來說,在日本傳統中沒有的「新建築」通常就會直接採用西洋的設計、外貌與工法,而有些建築則是反其道而行,明明是新建築,也沒有上述的「區域問題」,而它就使採用了和風建築的樣貌呈現在大家面前,比如非常知名的「大阪市立愛珠幼稚園」。
大阪市立愛珠幼稚園の門
大阪市立愛珠幼稚園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By 投稿者が撮影, GFDL, https://ja.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1403720

心得與感想

其實所謂的「和風建築」,說到底已經都不是原本的傳統建築樣式,那他們真正讓人敬佩的,是在大家已經都接收「全盤西化」的情況下,還是努力的在西化與傳統之間尋找一種可能性與平衡,就好像一個應父母要求努力念書的孩子,課餘之間也不忘探尋著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一樣,且他努力的將兩者融合,讓自己成為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這樣的努力,真的非常值得令人敬佩。


以上個人學習心得筆記,圖片皆為網路資源,若有侵犯著作權,煩請來信告知,會立刻刪除,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